1930 年代是為「大蕭條」,而二戰之後的時光是為「 大壓縮 (Great Compression)」,意即在成長年代中貧 富差距縮小。英國央行行長 Mervin King 則將 1990 年代末期以及 2000 年初期稱為稱做「大緩和 (Great Moderaion)」,這段其間市場經濟廣布至全球各個角 落,而通膨壓力亦遠行。

那麼現在該如何定義?就現在來看的話,「大逃亡 (Great Escape)」是個不錯的選擇。金融市場已經自 早春從谷底反彈,儘管復甦步履蹣跚,但顯而易見的是 ,世界末日離我們遙遠。

然而,這並不代表經濟能夠回到成長停滯前的那刻,那 是 2007 年的 8 月初。世界各地的央行及財政部前所 未有的救市行動,就像將戰犯釋放出來,但要等他們越 過瑞士邊界,來到安全庇護所的那刻尚未來臨。

英國《衛報》主編 Larry Elliott 表示,「大緩和」 的特色在於債務的堆疊;債務使得英美消費者能夠不顧 自身能力,奢侈過活,也讓過位於亞洲的低成本工廠產 量大增。

然而現在這些債務反噬,將來也會繼續擴大,畢竟貨幣 及財政機構,在過去 12 個月間,透過緊急經濟刺激計 畫大舉借貸,反而造成債務持續累積。

法國興業銀行的 Albert Edwards 表示,清除債務過程 意味著世界將回到亂流不斷的 60-80 年代。他說:「 『大緩和』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我們回到了衰退來得 既深且快的時代。在『大緩和』以前,並沒有利用債務 來排除衰退的超級循環,因此那時經濟循環的波動性比 較高。」

不過,「大緩和」也維持不了多久,畢竟它靠的是借貸 並製造泡沫,以明日的不穩定換來今日的安穩。最好的 例證就是,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將美國由網路泡沫帶 至房市泡沫,一個接一個的泡沫,用以掩飾美國經濟的 結構問題。

而金融市場似乎以為,過去兩年只是暫時偏離軌道,「 大緩和」終將回來,但決策者可就沒這麼樂觀,而他們 的憂慮也其來有自,畢竟銀行不良資產仍多,且正常管 道的信貸措施仍未正常運行。

經濟活動在過去 6 個月間所謂的「反彈」,其實多半 是靠國家的救市措施,而其規模又大到讓人對通膨心生 疑慮。政治的決策錯誤在「大緩和」時種下,而金融市 場又英雄式的樂觀認為,在這個更艱鉅的時刻,不會有 更大的錯誤決定再次出現。

匯豐首席經濟學家 Stephen King 表示,經濟正處於轉 捩點,依靠美國消費者的日子已經過去,未來需求可能 會來東移至新興國家。如果大東方主義 (Great Orien talism) 是必然的趨勢,那麼這次的金融風暴,無疑的 加快了其步伐。

如此一來,東方的崛起伴隨著西方的疲弱成長。在危機 來臨前,預期美國經濟成長為 3.5%,英國則為 2.75% ,不過這樣的預期來自強勁的消費者開支,但消費者開 支的支撐力道,又來自於膨脹的債務以及快速擴展的金 融事業。

這次的衰退對英美經濟體造成永久傷害。現在預期,美 國的經濟成長預期不過 2.75%,英國的則剩近 2%。匯 豐預期,美國經濟在今年及 2020 年間,其 GDP 年成 長率需要上揚 3.1%,才能夠來到危機前的水準。

這雖然不是所謂的「大停滯 (Great Stagnation)」, 不過對消費者來說感覺也相去不遠,而這是由於英美經 濟的成長,有很大部分將來藉來自於低利率推升的出口 上揚。而政府以及消費者削減債務水準,會使得消費者 開支疲弱。

一個沒有期待的世界將舖天蓋地而來,快得來得叫人措 手不及,尤其是有些人認為,沒有期盼的世界將持續下 去。

洛杉磯加大教授 Gopal Balakrishnan 在《新左派評論 》中撰文提起,美國強權的興盛時期已經結束,而且後 繼無人。

Balakrishnan 也駁斥了中國或歐洲成為資本主義新興 驅動力的想法,他說:「我們進入了一個資本主義疲弱 ,但是反對勢力卻也四散且秩序紊亂的時期。」世界將 缺乏前景、缺乏秩序且動盪。

比較樂觀的論調,則來自於英國新經濟基金會說法,認 為這段期間是所謂的「大轉變 (Great Transition)」 。該基金會表示,金融危機並不是世界的終點,只是將 它帶往了一個十字路口,必須在重回以往市況難,以及 重建新秩序間作出選擇。

走回頭路代表的是,英國將持續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災 難襲擊。新秩序意味著帶來公平、能永續經營的社會環 境。

該基金會的報告表示,藉由 GDP 衡量經濟成功與否的 大方向不正確,因為上揚的犯罪率、社會不公、環境變 差、社會結構崩解,代表著英國人比 30 年前還要不快 樂許多,且氣候變遷以及上揚的原油價格將會放大經濟 問題。

新經濟基金會當然不希望英國重回老路。關於其他社會 改革的提案,它還認為,應該每周上班 4 天、遺產稅 調高至 67%,讓人均保險來到 4-5 萬英鎊、限制企業 讓員工認股、強迫銀行放貸給社會及環保計畫。

該基金會不諱言,這樣會拖累英國 GDP 達 1/3,但卻 可以避開環境變遷影響,而更佳平衡的社會也會讓英國 的財政轉好。

這樣的報告,若要挑毛病自是相當容易,不過卻也點出 了這個世代的大問題。若我們不準備好面對新經濟基金 會提出的的大轉變,那我們的未來又在何方?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91020/2/1q8ts.html

產後瘦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州房屋貸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