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pidu123.com

 

金融風暴持續歹戲拖棚,華爾街成了眾矢之地。老 百姓指責著華爾街,痛批他們的貪婪再度摧毀了美國經 濟,但是事情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到底是消費者還是 華爾街的錯,可能其實並沒有一個正確的定論。

美知名投資理財網站 《The Motley Fool》主筆 Morgan Housel表示,的確,類似像Cititgroup C(US) ) 、 AIG AIG(US) )的金融機構冒著極大的風險在賺錢,然 後現在拿納稅人的紙鈔來收拾爛攤。

然而,這一連串的指責可能漏掉了一些東西。華爾 街過去的10年肆無忌憚,主要是因為對債務上了癮。至 於美國人過去10年來的奢侈消費習慣,似乎就不太有人 提了。

Morgan Housel 搜遍 2001-2007年間的各大報章雜 誌頭條,試著拼湊出美國人過去消費習慣的真相,結果 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儲蓄率降至大蕭條時代新低」 、「屋主借貸又續買,股市光芒漸失」、「儲蓄率首度 跌到負值」、「花得比賺得多」、「我們的生活方式: 甜蜜的債務」、「2006年個人儲蓄金額創下74年來最低 」…等。

的確,類似像Goldman Sachs GS(US) )、Bank of America BAC(US) )等金融機構是壓垮信貸泡沫的兇手, 但是難道不是由這群儲蓄率低的消費者一開始挑起的嗎 ?

根據統計,在2005年美國的個人儲蓄率首度降到零 以下,創下自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 以來的新紀 錄,同時又房屋淨值信貸 (home equity lines of credit)的方法,每年可利用8000億美元的資金進出市 場。這就是房地產建築商 KB Home與Best Buy BBY(US) ) 崛起的原因,但這種發展完全是缺乏支撐的。

「說穿了現在不單單只是替華爾街收拾爛攤,很大 部分其實是在替過去消費者的揮霍埋單。」《The Motley Fool》主筆 Morgan Housel指出。

至於華爾街要負的責任,應該現在外界都很清楚。 回顧史上,似乎風險從來不是他們的考量。看看底下一 些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槓桿化程度便可知曉。

(銀行名稱)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Bear Stearn 34倍 29倍 27倍 28倍 28倍 Lehman Bros. 31倍 26倍 24倍 24倍 24倍 Goldman Sachs 17倍 17倍 25倍 21倍 19倍 Morgan Stanley 33倍 32倍 31倍 27倍 24倍

一旦銀行的次級房貸使用34倍的槓桿比率,那麼麻 煩就來了。但是華爾街的企業仍然我行我素,不斷用鉅 額紅利與股票選擇權來犒賞自己。怎麼能不責怪呢?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90318/2/1efyn.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option4f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州房屋貸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