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07, 2013 06:05 AM | 3106 次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儘管安全氣囊的原型技術在1953年已問世,但是直到1998年才成為政府強制安裝的車輛必備安全設施。其中經歷40多年的不斷發展及完善。(取材自網路)
儘管安全氣囊的原型技術在1953年已問世,但是直到1998年才成為政府強制安裝的車輛必備安全設施。其中經歷40多年的不斷發展及完善。(取材自網路)
對於普通採用後視鏡查看兩側後方車輛的駕車者,總存在一個視覺盲區(圖中陰影部分)。對此,採用雷達等感應設備的盲區監視系統便彌補了肉眼觀察的不足,提升車輛變道時的安全性。(取材自網路)
對於普通採用後視鏡查看兩側後方車輛的駕車者,總存在一個視覺盲區(圖中陰影部分)。對此,採用雷達等感應設備的盲區監視系統便彌補了肉眼觀察的不足,提升車輛變道時的安全性。(取材自網路)
對於很多駕車者來說,要平行倒入街邊的停車位,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2006款凌志旗艦轎車LS變提供了選配了自動倒車輔助功能,不過該技術還未得到進一步推廣。(取材自網路)
對於很多駕車者來說,要平行倒入街邊的停車位,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2006款凌志旗艦轎車LS變提供了選配了自動倒車輔助功能,不過該技術還未得到進一步推廣。(取材自網路)
最初出現在1956年的汽車倒車攝像頭,隨著電子器件的小型化,正接近普遍標準配置。(取材自網路)
最初出現在1956年的汽車倒車攝像頭,隨著電子器件的小型化,正接近普遍標準配置。(取材自網路)
高新科技功能在汽車中的應用,依然延續從高檔豪華轎車或者專業賽車向普通 車型逐步推廣的規律,不過推廣周期已大為縮短。(取材自網路)
高新科技功能在汽車中的應用,依然延續從高檔豪華轎車或者專業賽車向普通 車型逐步推廣的規律,不過推廣周期已大為縮短。(取材自網路)
 
 
大多數人都會熟悉汽車科技的普及過程,無論是安全功能還是提升性能的科技創新,都是先出現在高檔豪華轎車以及跑車中,然後再逐步降低成本,最終應用在日常車輛中。當然,替代能源技術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外,無論是雪佛蘭(Chevrolet)Volt、豐田(Toyota)Prius和日產(Nissan)Leaf都是先針對主流市場,然後再應用在高端市場。

MSN汽車頻道表示,整體而言,在汽車行業的科技發展,依然沿用這種逐級推廣的方式。在過去這一二十年裡,高科技的應用從原本僅滿足富豪,到普通民眾都能用上的間隔也已大為縮減。

下面就是一些現在已經能廣泛看到的技術和其演化過程。

1、安全氣囊。

退休工程師John Hetrick在1953年申請的專利技術,便是安全氣囊的原型,但其間花費了40年才成為所有車內的標準配置設備。在50到60 年代,福特(Ford)、通用(GM)和賓士(Benz)均對安全氣囊進行了深入研究。通用在70年度便推出多款安全氣囊,不過技術並不完善。賓士在81年嘗試將氣囊作為選配功能。直到98年聯邦政府才要求為客用車輛配置雙氣囊。

2、倒車攝像頭。

第一款倒車攝像頭可以追溯到1956年。別克(Buick)Centurion夢想概念車便安裝了攝像頭,連接到控制台上的電視機,當時這是空前的超酷功能,當然大部分人是在電子產品體型大幅縮減之後,才看到該技術。從70年代開始,大型垃圾車及工程車輛開始使用該功能。進入21世紀之後,才剛剛出現在消費市場。預計即將成為強制性標準配置。奧迪(Audi)的R8 e-Tran進一步擴大應用該技術,計畫取代兩側的後視鏡。

3、車道跑偏提醒。

這種防止駕車者在不經意之間偏離車道的技術,發展和普及周期相對較短。賓士在90年代末期為其歐洲版貨運卡車Actros率先配置該技術。到2004年時,無極(Infiniti)FX和M系列,率先在北美市場引入該技術。十年之後,包括豐田(Toyota)、通用和賓士都在全力完善該技術。目前像福特Fusion這樣中型轎車都能選配該功能。

4、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

賓士和寶馬(BMW)都是ESC技術的研發先驅,1990年的W140 S級車,以及95年的750iL中都配置了該系統。此後,就像洪水出閘那樣,迅速普及。現在基本所有汽車廠商都有自己品牌的ESC系統,例如ESP、ASP、PASM、VSC等等,其核心都是車身穩定控制技術。當然,快速普及的好處就是入門級的車型,例如福特微型車Fiesta也標準配置了這種安全功能。

5、停車輔助系統。

有效的幫助駕車者輕松將車倒入街邊的停車位,或者是避免在倒行出車庫時的意外事故發生,就牽涉到很多技術的研發。現在,多家汽車廠商都已開發了各自利用傳感器及攝像機的,甚至能引導汽車自動平行停入車位的系統。90年代初,福斯汽車(Volkswagen)便展示了帶有原型功能的概念車。豐田在其2006款凌志(Lexus)豪華旗艦轎車LS中便有這種選配功能。現在,更多車型提供了這類選配功能,更多的車加裝了周邊全景攝像頭或者可以顯示周圍障礙物的遠近距離。

6、啟動控制。

該技術最初是在80到90年代專為F1方程車賽研發,就是可以優化賽車在啟動出發時的加速性能表現。此後一度成為像布加迪(Bugatti)Veyron,或者是林寶堅尼(Lamborghini)Murcielago這類超級跑車的專屬功能。不過,漸漸的啟動控制也能在奧迪R8,或者是保時捷(Porsche)911這類高檔跑車中看到。現在,福特GT500 Mustang,雪佛蘭Corvette ZR-1,甚至日產GT-R這類價格更容易接受的跑車也標準配置了該功能,當然這還是僅限於跑車範圍。

7、雙離合器傳動系統。

這種裝配兩個離合器的「類自動變速」齒輪箱,最初是奧迪及保時捷在80到90年代專門為賽車設計。此後很多年才轉為商業銷售,到2003 年,福斯才推出了採用雙離合器的Golf R32,再過了幾年保時捷推出了使用PDK雙離合器系統的911 Carrera S。隨著各國政府紛紛提高了汽車排放標準,才讓雙離合器加速在經濟型轎車市場普及。就像道奇(Dodge)Dart也用上雙離合器。

8、盲點監控。

在安全性能方面保持領先的富豪(Volvo),率先推出了盲點監控系統。首先是2005款澳洲版的XC70、S60和V70配置了該功能,北美市場則等到2006年S80上市,才用上該技術。福特和馬自達(Mazda)立即分享了該技術。此後,賓士及無極等進一步完善了該技術。現在有些車廠除了基本的閃燈提醒之外,還加添了聲音提示等。

9、可調整巡航控制。

和通常情況一下,賓士S級車首先作為該高科技功能的驗證平台。90 年代末推出的該功能,上市之後迅速成為其他車廠仿效對象。可調整巡航控制,就是在傳統固定車速的巡航控制系統基礎上,引入雷達測速測距設備,在同前方車輛車距縮短時,可以自動啟用煞車,降低車速,隨著車距的拉大,重新提速。在基本車款都擁有該系統之後,賓士及凱迪拉克(Cadillac)即將推出第二代可調整巡航系統,超「自動駕駛」更邁進一大步。

 

中古車估價收購推薦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州房屋貸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